close

 

探索最初的價值,一向是物質、生活發揮至頂端框架後,極需透過解構的動作,尋求物質的存在意義。食物亦是如此,即使它是多麼地平凡地散布在我們的生活之中,不可或缺的必需品。

 

充滿誘惑的展覽

    策展人蕭淑文以食物鋪陳,帶給觀者不同的感官經驗及演化思考,始於人類對「食」最初的慾望,進而聯結出與食物建立的各種關係,緊密地參與人類的生活。這個展覽充滿著各式場景的空間,取自食物的文化歷史、社會概念以及生理功能面向,集結多組創作者以各層面切入食物繁複的意象,包含「信仰」、「欲望」、「文化」、「記憶」、「關係」、「墮落」、「知識」及「消費」八個場景,既串聯又分離凸顯出不同形式中,食物的魔力及豐富性。

 

圖說01:《食物箴言:思想與食物》展覽入口

 

日常生活中的空間與食物

    在維也納中國餐館裡長大的楊俊,現場展示了海報系列的作品,《飲、食、藝術、生意》以空間與食物連結日常生活,創作者在每一階段的突破思維中,一邊回溯著自己的成長記憶,一邊在追求利潤的業務導向中、和自己日常的概念與藝術工作間協調,讓每個空間找到持續平衡的運作模式。

緬懷vs邪惡—罌粟花

    罌粟花帶有魔力,總給人窒息的誘惑,作為製造毒品的原料成份,總被視為「邪惡之花」,然而,在英國紀念戰後亡軍的土地上,滿滿的罌粟花卻化身為犧牲、愛和紀念的意義,成為「緬懷之花」,如同現場《罌粟花》手冊中,彙整出關於罌粟花的各種文獻詮釋,象徵邪惡與魔力並存的矛盾體,陳慧嶠創作了大片的罌粟花海,並於花海中置放了一台潔白的嬰兒車,純潔之白與鮮紅色的罌粟強烈視覺相互對應著,宛如浪漫的極致之美呼喚著死亡的誘惑。

 

圖說02:陳慧嶠《罌粟花》作品

 

象徵關係的食物

    巧克力常與浪漫、愛情等詞彙劃分不開,總是被視為情人節禮物的不二選擇,而在涂維政的《情人節快樂》作品裡,外觀看似精美包裝的大型禮盒,裡面放置的巧克力造型,卻被形塑以軍事武器或是軍兵持槍的形態呈現,創作者涂維政營造出遠看相當合諧的畫面視覺,但近看作品卻是充滿衝突的美感,相當令人印象深刻。創作者涂維政藉此作品來探討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微妙關係,企圖喚起觀者對於現實生活中國家處境的反思,表面上看起來的合諧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關係,是否在褪去巧克力的甜美外衣後,還能掩飾了真實的關係樣貌。

 

圖說03:涂維政《情人節快樂》作品局部

 

圖說04:涂維政《情人節快樂》作品局部

 

圖說05:涂維政《情人節快樂》作品局部

    臺北市立美術館《食物箴言:思想與食物》一展以貼近日常的場景,深入探討及重新定義食物的價值,21組創作者們運用各式生活化的食物作為表徵,經由數位影像、雕塑、繪畫、裝置藝術、表演計畫等各種形式表現,突破我們對於食物只是「不可或缺的必需品」的印象,透過各種意想不到的手法,將食物切入各個場景面向,融合了各種文化、功能及關係意涵,凸顯了日常與大眾之間的距離,讓觀者重新去思考食物所投射出的隱性劇碼,更進一步地探究人類生活底層的慾望及追求。同時,展覽也提供了多元的面向讓我們思考,習以為常的事物不一定如同我們眼睛所見的,那真實的樣貌可以是什麼樣子的?或應該是什麼樣子的?值得我們省思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<本文收錄於:藝周刊>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藝文 專欄 展覽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絮言絮語 的頭像
    絮言絮語

    看見徬徨

    絮言絮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